哲学家的素养
哲学家的素养和思行
2025年南柯舟哲学自白
这些天,有位上海高校的老师朋友邀请我同行日本,最初,我觉得此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静下心来一想,那位著名的一生蜗居小城的哲学家,不是用脚步形成自己的人生意义的,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建立了人生意义。虽然如此,证实自己处于法律意义上的出入境“自由”,却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就能产生什么样的世界,我再往深刻去想一想,当今世界全球人文社会已经深陷到“认知灾难”里,为考虑个人幸福和自由而言,总感到其重要性微不足道,这深深牵扯了我的来自佛教佛经所谓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心,于是,去到哪里并不重要了,如果去到哪里是一种经地理位置迁移所带来的由平面延伸出来的立体体验,那么思想的不断深刻化,乃是经自身的丰盈演化出来的多维性,这种多维性无需任何基于思想外的东西来证明它。
如果思想是药品,那么哲学就是药品检验局,合格的思想不必完成自检,但高级别的思想必须有能力自检,所有高级别的、致力于深度思想的一线思想家,他有必要成为一位一线的一流哲学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位好士兵,不必要所有的哲学家必是哲学家,但优秀的思想家必然同时是一位哲学家,能将自己的批评化思想转变为深邃曲折的哲学语言,他有能力像黑格尔一样使用晦涩的语言保护自己。
哲学研究者,不仅要尊重每一个拿枪杆子的权力,也要尊重每一位不拿枪杆子的权利。前者绝不要是因为畏惧他而尊重他,后者也不必要因为他是弱者而蔑视他、欺辱他。尊重别人,这首先来自于自尊,原因在于你自己是一个人 而不是低级动物,是尊重一个脱离了原始丛林的人,而不是茹毛饮血的低级动物,所以尊重他人,首先是尊重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
据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康德离开人世前一周,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这时他的私人医生来探望他,他不但努力起身相迎,用已经不太清楚的口齿表达对医生抽空前来探望的感谢,他还坚持邀请医生先坐下,他才坐下。等大家都落座,康德才用尽全身力气,非常吃力地说了一句话,竟然是:“对人的尊重还没有离我而去。”
在哲学所谓之“我在”中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是高级文明社会的主要特征,对任何存在思想形态的社会,必须反思它是否具有能构成“高级别文明”的结构体系。有人说:某种人是典型的被统治者,却具有统治者的心智思维!?在一级一级的官僚体制中,你如何区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专制体系里,每一级,都是上一级的被统治者,每一个人,都是系统的被统治者。我认为,所谓被统治与统治,是牵连实践的动名词。思想家不必是实践家,所以我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实践家。但每一位具有对康德秉持信仰的思想家,应属于人类道德标杆,就像康德死前为自己制造的墓碑上的铭文。
我认为,所谓被统治与统治,是牵连实践的动名词。思想家不必是实践家,所以我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实践家。但每一位具有对康德秉持信仰的思想家,应属于人类道德标杆,就像康德死前为自己制造的墓碑上的铭文。
有人反问“谁道德谁文明?谁来说?怎么说?谁来算?怎么算?”
我认为:我是康德思想的践行者,星空与大地,其第一因不是来自自在本心中的呈现,而是自然之道在人心中的呈现,所以自心之本真,它来自第一因,对于此第一原理,他人绝然无效以恒真重言式辩论对此加以反驳。我认为:我是康德思想的践行者,星空与大地,其第一因不是来自“自在本心中的呈现”,而是“自然之道”在人心中的呈现,所以自心之本真,它来自第一因,对于此第一原理,他人绝然无效以恒真重言式辩论对此加以反驳。
事物的低级的第一因来自人的欲望,当一个社会对人的基本生欲望都给予满足时,第一因为何?驱动第一因的乃是美的原则。事物的高级的第一因来自对最高审美的求索欲望——自由的欲望,自由通向美,自由本身就是美,到了自由境界,人已经无需犯罪就会得到满足,基于构成人类社会的所有环境元素给予个体人以自由。打个比方,如果性去除了生殖欲望和生殖必然,欣赏和爱的表达完全可以成为爱的自由,这时任何判定性为犯罪的罪责,本身就是在进行侵犯人的自由的犯罪。
我一向以精神世界的道德完人理想主义呈现者自居,这种来自第一因并因而由于个人之理想主义而秉持的做法,会遭遇无数质疑、质证、反证,但它根本无需他人质疑、质证、反证,虽然很难很难,但我依然希望坚持坚守之,更无需他人映照与认可。
哲学王属于践行自我的哲学思想者,它与他被生理世界的自然属于与精神世界的人文自律合二为一,寻求肉体与精神的内外的统一,比如苏格拉底,比如康德。
但人类的外在世界对于人来说,本来就是另外一个(世界),而内在自我则是另外一个。从人的本身来讲,哲学属于人身之外的外在。人的本体,在生活中是可以离开学术性的哲学而生存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份来自自我的与生俱来跟随其生命经历由生命经验赋予他成长的哲学……任何自我必然自然的存在于哲学之外,又生活于自我建树的哲学之内,所以哲学家的道德品质,往往与外人从外部看到的他自己无关,哲学家建树的哲学,是独属于自我的哲学系统。
有人说我坚守传统道德。恰恰相反,我亦并非固守传统道德者。哲学的本质是不断藉着认识客体上的自我,认识客体上的世界,它充满自私等劣质的成份,但哲学的人,需要反畜生道而行,向善而生,向光而行,向死而长。
●哲学家和评论家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南柯舟/文
哲学家看到一头驴子,问驴子: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你每天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干的?你不干会怎么样?所以“你为什么干”?你是否会反思自己的一生都在干什么?你干的事情有意义吗?而评论家看到一头驴子立即大加评论:你个蠢驴,你就不如一匹马,你也就适合当蠢驴,你被屠夫杀了是活该,你怎么不反抗啊?
在全世界所有哲学家中,极为优秀的哲学家总是即使他处于悲观中,他也能透过今天看到未来的阳光,苏格拉底总是看到了未来几千年后,有一种社会秩序,假如我们设想,未来时光里的那时他还依然活着,那种秩序依然是他必须维护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在悲观中看到了永恒,所以他倾向于建设性的思考问题,选择了用死亡维护未来,维护律法的尊严。
哲学家的职业本质不是评论家,但是哲学家又是最有远见最深刻的评论家,职业哲学家在对社会和世界的评论中习惯于“职业性”的处于“中立状态”,他能清晰性的观察到事物的第一原理,对第一原理保持了清晰的认知,对第一原理保持着异常的先验性,这种对第一原理保持了清晰的认知,对第一原理保持着异常的先验性使他形成了独特的“哲学家模式的”素质素养,并使得自己在外人看来,他看起来“自然而然的”就“像一位哲学家”,从现象中寻找问题,然后给出答案,这是职业评论家,和专业哲学家干的事。
而业余的哲学家和业余的评论家,要么倾向阿谀逢迎,要么倾向于极尽所能的肆意侮辱,这就是他们之间的不同——哲学家寻找源头,评论家看到现象。
希望每个人都养成具有卓越远见的思想习惯!
哲学思维和行为养成训练
谈谈关于哲学家的素养(1)
南柯/文
哲学家的思想本体,就是哲学家的实践活动,融入在他的言行中,哲学家之言行,需要具备哲学的属性,
什么是哲学的属性?即哲学的第一原理,哲学的先验性。
哲学的第一原理与哲学的先验性,两者既是一种思维的实践能力,又是人格的外在表现,这些应当在哲学家的人格里出现。
在哲学家的思想里,探寻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先验性是一种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
在哲学家的本身行为里,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先验性也是一种自我展现力,第一原理展现为他的原始本真(本源),先验性展现为哲学家从他本身探寻第一原理的能力中,观察到客观事物本身的外在抽象表现后,对此种抽象表现,依照第一原理规则,具备总结归纳、逻辑推理、思维演绎能力,即从客观的具体的事物和人的言行中,推论每个人所具备的元属性和原始性的行为公式的能力。